WFU

小兒科案例分享 醫病故事 小兒神經學堂 醫學與人文 個人簡歷

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

10個注意力不足過動兒,5個長大成人一樣會有問題! 能不能翻轉人生,治不治療有關係。



現職: 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


到底有沒有注意力不足過動這個病? 小時調皮一點沒關係,不管他,長大自己會好? 

不是憑空捏造的疾病,是事實


小寧是我照顧十年的病人,一路從小學到現在已經是大學二年級學生。念資訊管理系的她目前實習成績突出優秀,還沒畢業,實習公司的老闆就一直邀約她每年寒暑假一定要來公司上班,更期待她畢業後可以成為正式職員。在滿街失業的大學生中,小寧無疑踏出勝利的第一步。

然而,妳一定很難想像小寧從國小開始竟然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。她自述:「我寫功課時,常常發現為什麼我剛剛還在寫功課,一回神我已經跑到旁邊去玩了。」「奇怪我為什麼會跑來跑去,只有我會這樣,還是別的小孩也會這樣?」

老師總是寫聯絡簿給媽媽:「小寧上課老是做白日夢,神遊四方,功課老是忘記寫,忘記交。」「小寧上課坐不住,總是手腳動來動去。」

而小寧媽媽則是抱怨:「小寧上國小後不知道丟掉多少個鉛筆盒,水壺和便當袋。問她放在哪裡? 她總是回答:我忘記了。」 

以上這些敘述是典型注意力不足過動兒的臨床症狀。怎麼診斷呢?

診斷注意力不足過動的標準


根據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四的標準,這些特徵主要可分為兩種(注意力缺乏和過動衝動)。 異常行為通常開始於 7 歲以前,有些症狀甚至在學齡前就可見到。通常須要經過至少 6 個月以上的觀察,以排除環境或社會心理壓力導致的行為模式改變。注意力不足過動的行為必須在不同環境下都能觀察到,而且頻繁的發生於學校,家庭,社會和工作環境。
A.符合 (1) 或 (2)

(1) 持續至少 6 個月出現下列六項 (或以上)的注意力缺乏症狀,而且程度已違背一般的兒童發展

注意力缺乏 

經常無法專注在細節,學校課業,工作,或其他活動上
經常在工作或遊戲活動中難以維持注意力
對他說話時常常好像聽不見
經常不遵照指示,無法完成學校課業,雜務,工作場合分派的職責(不是因為反抗行為或不懂指示)
經常難以組織工作或活動
經常逃避,不喜歡,不願意參與需要一直耗費精神的工作(如學校課業或回家作業)
經常弄丟工作或活動所需的物品(如玩具,學校指定作業,鉛筆,書,工具)
經常因外物而分心
日常活動時常忘東忘西

(2) 持續至少 6 個月出現下列六項 (或以上)的過動 - 衝動症狀, 而且程度已違背一般的兒童發展

過動

經常坐立不安玩弄手腳,或在椅子上動來動去
經常在教室內或其他需要坐著的場合離開座位
經常在不適當的場合奔跑或爬上爬下(青少年或成人可能只出現煩躁不安的個人感覺)
經常無法安 靜 地玩或參與休閒活動
經常隨時準備出動,或像是裝了馬達
經常話太多

衝動

經常在問題還沒說完就搶著回答
經常無法等待輪流這回事
經常中斷或介入別人的活動(如談話或遊戲)

B. 有些過動 - 衝動或注意力缺乏的症狀會在 7 歲前出現。
C. 有些症狀造成的問題出現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場合(例如在學校 [ 或工作 ] 和家裡)。
D. 必須有對社交,學業,或職業上造成臨床顯著傷害的明確證據。
E. 症狀並非由廣泛性發展障礙,精神分裂症,或其他精神病疾患所引起,也不是由另一種精神障礙所引起(如情緒障礙,焦慮症或人格異常) 

求學與職場的現實


在怎麼有愛心及耐心的老師,也在實務上,無法針對注意力缺失的學生,在大班級中執行一對一教學。然而要比較能拉住像小寧這樣,隨時隨地都處在神遊的學生,一對一,且合併一些策略性教育輔導,可以增加這一類孩子的學習成果。 

同樣的在職場上,老闆很難會去欣賞做事總是拖拖拉拉,沒有效率,甚至影響團隊績效的員工。若你總是遲交報告,搞砸案子,那怕再有創意,也難有升遷機會;更別說,如果你再加上有衝動、易怒的特質,有可能變成頻頻失業的候選人。

機極治療,翻轉人生


小寧從國一開始,經過兩年的掙扎,終於認真配合醫囑,規律用藥。她自述:「我的腦終於安靜下來,那些無法控制的想法,現在可以逐一過濾,整理成有用的資訊。我可以專注在手上的課業或工作,不會有很多念頭同時出現干擾我。」成績大幅進步,並積極助人成為班級幹部,讓媽媽和老師對她讚不絕口。

上大學後,原本好動的小寧找到釋放身體過多精力的方式。她每天會固定跑 2 到 4 公里,有空就打桌球,忙時就以仰臥起坐或伏地挺身的方式消耗體能,提升自身的穩定度及專注力,收到良好的成效。 

在職場上,小寧原本就擁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患者強項,比如說: 樂觀積極,樂於助人,充滿創意,精力無窮。這些正向特質都在小寧穩定服用藥物控制下,發揮出來,成為她致勝的利器,也為她的人生重拾信心、勇氣與著上美麗色彩。 

數不清的獎狀和獎盃


最近一次見到小寧,出落得亭亭玉立,她拿出手機中的相片對我秀出這幾年得到的獎狀及獎盃。她說:「很奇怪,我只要有報名參加的活動,幾乎都會拿到最高分。」

我告訴小寧:「其實你得獎一點也不奇怪,好的治療,健康的生活作息,能顯著改善症狀干擾所帶來的負面影響,妳再也不是幼時教室內無助神遊,寫功課時好動坐不住的孩子了。」

謝謝小寧信任我的治療,醫生阿姨以妳為榮,祝福妳鵬程萬里。 

2018年4月15日 星期日
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



 注意力不足過動症




現職 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


過動兒小凱

同事的孩子小凱精力充沛,永遠像有用不完的精力似地動個不停,一刻也靜不下來。又有攻擊性、破壞性和吵鬧的傾向。同事感到頭痛不已,問我怎麼辦,小凱是不是過動兒。我請她把小凱帶到我門診來,小凱一進到門診診間,就一溜煙地爬到矮櫃上,沒一會兒功夫又溜下櫃子來,並且立刻雙手閒不下地拼命旋轉我們的診察椅,一會兒又不經我們同意就拿起診療用的耳鏡及聽診器把玩了起來,真的是好動不已一刻不得閒的孩子。

常有家長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像小凱一樣精力過於旺盛,很難持續專注在某樣工作或活動上,常常沒辦法照著告訴他該做的去做,也沒辦法完成功課、份內的工作;生活上粗心大意、心不在焉、忘東忘西…等,因而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過動兒而煩惱不已,這時候到底該怎麼辦呢?


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診斷標準

其實,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一個診斷準則,目前國內外最常使用的由美國精神醫學會所定的DSM-IV診斷準則。根據此準則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又簡稱「過動症」(Attention Deficit/Hyperactive Disorder, ADHD)症狀可分為注意力缺損/過動二大類型,此二種症狀群各包括九項行為特徵,九項中必須符合六項以上,且持續達六個月以上;程度上也要達到不是屬於該兒童發展階段所應有的表現,並且在七歲之前就觀察到這些症狀;而且這些症狀要出現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場所,例如在家裡和在學校;有達到上述標準即認定為有此症狀群的問題。不過,建議有疑問的家長還是要由專業的醫療人員判斷。
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原因

依台灣地區的統計資料,約有5~7%的學齡兒童患有ADHD。在產生ADHD的原因方面,目前有各種不同的假設。但多數認為與腦內神經及化學性不平衡相關,如果腦中特定的兩種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,也就是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,就會造成ADHD。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產生的訊息會影響情緒、行為、思想、和注意力技巧,因此,如果神經傳導物質失衡,就會損害人體在這些方面上的表現。 
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治療方式

關於治療方式,研究顯示,最好的治療方式是同時採用藥物和行為治療。這種治療組合除了處理ADHD專有的症狀外,也處理常伴隨ADHD的症狀,例如焦慮、憂鬱、對立反抗抗性和攻擊性行為、同儕關係和學業表現。

國內治療ADHD的中樞神經活化藥物主要為Methylphenidate (利他能Ritalin;專思達Concerta),此藥物功能主要為協助腦中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保持平衡。兩者皆屬於是管制藥品而不是毒品,多年來醫學試驗已經證明中樞神經活化劑在治療ADHD方面安全又有效;目前無證據會出現與治療使用之Methylphenidate (利他能或專思達)有關的成癮性或戒斷症候群。

行為方面應該給予孩子正面回饋,找出孩子的優點,避免只注意他們搗蛋的地方。還有應該替孩子選擇好的運動或嗜好,如游泳、足球、騎腳踏車、田徑、舞蹈…等較動態性的課外活動。有些孩子只要做行為治療反應就很好,不過對大部分的ADHD孩童來說,仍然以採藥物治療或同時採藥物與行為治療反應最好。

研究也指出,ADHD患者若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,未來發生藥物/毒物濫用的機率遠低於沒有接受適當藥物治療的ADHD患者。不過藥物仍可能產生暈眩、食慾不振、噁心、視力模糊、心悸、心律不整等副作用,必須由醫師診治開立。 

名人泳將也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者

我常常舉一個例子跟父母分享:2016年夏季奧運最令人矚目的選手,是破紀錄在奧運勇奪23面金牌的美國游泳名將─菲爾普斯,然而這名天生好手年少時代患上了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。母親回憶他幼時總是精力旺盛沒有一刻閒得下來,後來菲爾普斯的母親想到一個好辦法-讓兒子去學游泳,才找到適合孩子的培育方式。

菲爾普斯回憶說:「起初確實是因為過動症,我才去練游泳的。當我在體育場上或游泳池裡,我會覺得非常放鬆、無拘無束,通過釋放自己的力量去獲得快樂。」

菲爾普斯的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是若家有過動兒,父母依舊能夠經由自身積極以及耐心的態度去培育過動兒。

勇敢面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

最後還是要提醒所有的家長們,由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是一種疾病,需要接受具體的診斷和治療,找出孩子的問題配合醫師的治療,並且同時測出孩子的特長與天賦才能所在,才能帶領孩子走向積極正面的一生。